咨询热线:13915574022
您当前的位置: PG电子官方网站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NEWS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PG电子黄达|《中国金融》70年 • 70人特别谈

发布时间: 2024-06-27 次浏览

  PG电子黄达|《中国金融》70年 • 70人特别谈1925年生,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金融学会名誉会长,深耕60多年货币银行学的学科建设。1946年就学于华北联合大学法政学院财经系,1950年秋季学期开始讲授货币银行学。

  黄达教授为创立中国的金融学科体系作出了杰出贡献,同时也是当代中国货币理论研究的开拓者。他长期致力于对中国货币、银行、物价、财政及综合平衡等一系列经济金融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与探索,他的学术思想对形成新中国财政金融学科和财政金融理论的建设发展,具有开拓性的贡献。他的论著曾两度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多次获得优秀科研成果奖和优秀教材奖。

  客观经济生活的发展推动着学科的建设;推衍一步,如果一个学科不能适应客观经济生活的发展,必将丧失生命力。面对经济领域、金融领域急速的发展变化,是否应该提出这样的课题:我们在金融学科建设之中应该怎样迎接挑战,有所作为?我想到这样几点:1.货币银行学要再上一个台阶。从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应运而生之后,货币银行学不断吸收营养,扩充内容并提高水平,到现在已经成为很大的一门课程。面对不断发展的金融,还能不能继续扩充内容?如果不能,作为金融专业的一门主课,货币银行学应该怎样才能有新一轮的飞跃?2.微观金融分析,或者说现代金融学,已快速发展了三四十年。面对这一领域名称众多的课程,时时给人以“春秋战国”般的感觉。是不是有必要对之加以梳理?3.这次世界性的金融风暴,特别地提醒人们,在金融领域,对于宏观与微观之间互为因果PG电子、相互作用的客观事实必须加倍重视:无论怎样精确的模型,如果忽视宏观背景,都不能保证立于不败之地;不剖析微观主体经济行为及其所运用的工具,凭借现有的宏观调控工具也保证不了全局的稳定。这就要求我们对两者关系的研究,必须有突破性的进展。

  我从1950年开始讲授货币银行学这门课,可以说一生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其中。开始,我们是学苏联,在苏联金融学科是排在经济学各学科的末位的,金融机构在政府各部门里也是排在末位的。在中国,提到政府部门,有个说法:院会部署行,银行在最后。国务院开会,银行有时去,有时不去,需要的时候才找来。省里开会也是,银行也是列在末席。尽管学科排位靠后,但学科内容十分丰富。苏联最早的一本经济学是上世纪30年代列昂涅夫写的,我们也翻译过来了,其中有不少货币方面的内容。在前苏联,金融学的学科排位也是靠后的,但学科基础起点不低。

  在经济生活中,金融的地位也不轻。你不重视它,它还老出事。解放初期治理通货膨胀是大事,有个相声说,一个人进到铺子里要买东西,一问价格嫌太贵,就出来了,但一寻思,东西还是要买,进去再问,价格又涨了。这个相声有点夸张,但确实有这么回事。过去人民银行计划局有个局长叫曾凌的,曾经写了一本书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流通》,书中详细描写了解放前后的通货膨胀,其中就写到解放前的法币,最不值钱的时候1元法币只能买到半粒大米。我们是1950年3月一举制止了通货膨胀的。我们从中学到了最基本的金融知识。

  理论研究要始终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现实问题,这也是我们中国学人一直以来的传统。比如中国金融学会在上世纪50年代就成立了,其他学会都是改革开放以后才有的。那时候银行部门的人,像资耀华这样的一批人都很有水平,不仅从事实践,也能写东西。当时银行的研究实力很强,只是他们讲技术方面的多,讲理论的少。我看到的50年代以前的大量著述,都很注重结合中国实际问题,大量思考中国现实问题。其实我们老一辈的经济研究工作者很注重结合中国实际,马寅初当年讨论的“法币改革”就是结合中国实际的,这个传统应该说是从老一辈“海归”传承下来的。

  发展中国的金融学并不是要创造独立的规律,因为规律是具有普遍性的。写出中国人自己的经济学、金融学,这项工作任重道远。中国人思想比较温和,不走极端。理论研究也一样,比如银行的独立性问题,讲绝对了就不对。

  学科建设,不论是引进,还是本土化,都可归结为:整理古往今来、包容四海的一切真知的过程;是辨识真伪、梳理源流的过程;是引导学以致用的过程。盘子里的水,一眼透底。同样的道理,只能背一两条论断,那是死学问。学问、真知,源远流长,弄清源流,才可掌握核心思路PG电子,驾驭之,才有可能用之于指导实践。但实现这样的要求,任重道远,也许,我们还处于开始阶段。

  任何一门学科,能够成为一门科学,都有其内在的魅力,都会吸引人们终身从事本学科的探索。当然,要了解一门学科的妙处,也要求个人的进取。一个人一辈子投身于一门学科而始终兴致不减,是由于确实迈进了学科殿堂的门槛并真正领悟了其内在魅力:既一步一景,不断观赏到绚丽多彩的内容,又时时处处发现仍有无穷的奥秘有待探索。与其他学科相比,金融学科更有诱人之处。它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全面展示在人们面前,立即就会引人入胜。现实生活中,金融问题本身的特点也使人着迷。它有着人们凭日常逻辑往往弄不清的问题。在计划经济时期也是这样,如当时国家的领导问人民银行:各部门的汇报都听得懂,你们的汇报怎么就是让人听不懂;各部门讲本部门的计划PG电子,或是供不应求,或是供过于求,清清楚楚,你们讲信贷计划,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总是平衡的,“平衡”为什么还有“差额”?

  在今天,金融领域的运作,更是诡异多变,不是轻易就能弄懂的;但却不论是国家、是企业、是个人,在经济领域的博弈中又不能不运用这个手段…… 金融最具理论色彩,但在现实中又最具实用性。

  ——选自《中国金融》2011年第10期《金融学科建设应坚持包容四海与中国化的统一——访中国金融学会名誉会长黄达》

  3. 2011年第10期,《金融学科建设应坚持包容四海与中国化的统一——访中国金融学会名誉会长黄达》,接受时任《中国金融》杂志主编魏革军采访

 
友情链接
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扫一扫关注PG电子

热线电话:13915574022  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Copyright © 2012-2024 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苏ICP备20210502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