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3915574022
您当前的位置: PG电子官方网站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NEWS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PG电子官方网站金融学中的名词解释doc

发布时间: 2024-07-06 次浏览

  PG电子官方网站金融学中的名词解释doc金融学中的名词解释 1、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 2、表征货币:是指由足值货币的代表物,包括银行券、辅币等执行货币基本职能的货币形态。 3、本位币: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4 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提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5、双本位制:是典型的金银复本位制,是指国家和法律规定金、银两种铸币的固定比价,两种铸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是随着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 6、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主要特点是: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中央银行将黄金和外汇存入另一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中央银行,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兑换比率;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政府或中央银行通过按固定比价买卖外汇的办法来稳定本国币值和汇率。 7、金块本位制:亦称生金本位制,主要特点是: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自由兑换黄金,只能在规定的数额以上兑换金块;黄金集中由政府保管,作为银行券流通的保证金。 本位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提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8、准货币:本身是潜在的货币而非现实的货币,一般由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等构成。 9、无限法偿:是指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不管是用本位币偿还债务或其他支付,也不管每次支付的本位币的数额大小,债权人和受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否则视为违法。 10、有限法偿:即每次支付辅币的数量不能超过规定的额度,否则债权人或受款人有权拒收。 11、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能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并不蒙受损失的能力。 12、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13、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当两种铸币在同一市场上流通时,实际??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逐出流通,即被熔化或输出国外,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1、发行的银行:在纸币本位制下,中央银行是唯一由国家授权发行货币的银行。所谓发行的银行主要具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中央银行占有本国货币发行的独享垄断权;二是指中央银行必须以维护本国货币的正常流通与币值稳定为宗旨。 2、银行的银行:所谓银行的银行,其一是指中央银行从事“存、放、汇”银行业务的对象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其二中央银行通过“存、放、汇”业务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活动施以有效影响,以充分发挥金融管理职能。 3、金融监管:指一国的金融管理部门依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行外部监督、稽核、检查和对其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PG电子官方网站,以达到稳定货币、维护金融业正常秩序等目的所实施的一系列行为。 1、信用:在经济学中,信用是一种体现特定经济关系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2、高利贷信用:是高利贷资本的运动形式。以利息率特别高为特征。 3、商业信用:是厂商在销售商品时,以延期付款即赊销形式所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 4、银行信用:是由银行、货币资本所有者和其他专门的信用机构以的形式提供给人的信用。 5、国家信用是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形式。 6、消费信用是对消费者个人所提供的信用。 7、国际信用:是国际间的借贷行为,包括以赊销商品形式提供的国际商业信用、以银行形式提供的国际银行信用以及政府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8、国内信用:是国家以债务人身份向国内居民、企业团体取得的信用,它形成一国内债。 9、国外信用:是国家以债务人身份向国外居民、企业团体和政府取得的信用,形成一国外债。 10、货币赤字化:是指政府发行国债弥补赤字,如果向中央银行推销国债,中央银行有可能通过发行货币来购买,从而导致货币投放过度,引发通货膨胀。 11、票据:是指具有一定格式,并可用于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 12、汇票:是指出票人要求售票人在一定时期内向收款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支付命令书,须经付款人承兑后有效的票据。 13、本票:是出票人对收款人发出的在一定期间内支付一定金额的债务凭证。 14、支票是活期存款人向银行发出的要求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支付命令书。 15、期票:又叫商业本票,是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一定款项的债务凭证。 16、融通票据:又叫“金融票据”或“空票据”,它不是以商品交易为基础,而是专门为融通资金签发的一种特殊票据。 17、承兑:是指在票据到期前,由付款人在票据上做出表示承诺付款的文字记载及签名的一种手续。 18、背书:又叫里书,是票据上所注明的收款人或持票人转让票据时在票据背面签署的行为,表明背书人具有票据偿付的连带责任。 19、银行券:是在商业票据流通基础产生的,由银行发行的一种信用货币。它是一种不定期信用工具。 20、利息:是使用借贷资金的报酬,是货币资金所有者凭借对货币资金的所有权向这部分资金使用者索取的报酬。 21、利率:是利息对本金的比率。 22、市场利率:是指有资金供求关系和风险收益等因素决定的利率。 23、官方利率:是指货币管理当局确定的利率。 24、公定利率:是指由金融机构或行业公会、协会按协商的办法确定的利率。 25、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率水平保持不变的利率。 26、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关系存续期间,利率水平可随市场变化而定期变动的利率。 27、名义利率:是指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28、实际利率:是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29、优惠利率:指金融机构对存款收取比一般利率水平高的利率,对收取比一般利率低的利率。 30、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下降到一定水平时,货币需求的弹性将会变得无限大,形成流动性陷阱。 31、预期假说理论:认为利率期限结构差异是由人们对未来利率的预期差异造成的。 32、市场分割理论:认为各种期限的证券市场是彼此分隔、相互独立的,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由各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一般来说,投资者偏好利率期限较短、风险较小的债券,债券回报率曲线、流动性报酬理论:认为长期债券比短期债券有更多的市场风险,即价格波动更大,流动性又较差。投资者在作出投资决策时,首先根据期限偏好选择债券,只有在能获得更高回报率时,才会选择非偏好期限的债券。 34、利率的期限结构:指不同期限的利率之间的关系。可用债券的回报率曲线、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将部分负债作为货币流通,同时可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2、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尚未偿还的经济业务,该业务是商业银行借以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 3、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将通过负债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使其取得收益的主要途径。 4、中间业务:是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收取佣金、手续费、管理费等费用的一种业务。 5、表外业务:是指所有不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直接反映的业务。 6、支票存款:是银行流动性最高的一项负债,其所有者可以随时要求提取账户中的余额,也可以向第三者开出支票,由第三者凭支票到开户银行要求付款。 7、NOW帐户:是以支付命令书取代了支票,实际上是一种不使用支票的支票帐户。开立NOW账户的存户,可以随时开出支付命令书,或直接提现,或直接向第三者支付,对其存款余额可取的利息收入。该帐户推出的目的是为了避开不能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的限制。 8、储蓄:广义的储蓄是指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的所有货币收入扣除各项生产性和消费性支出后的剩余部分。狭义的储蓄指储蓄存款。 9、储蓄存款:在中国专指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存款,是银行负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投资银行:是为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提供各种交易工具及配套服务的金融机构。 2、商人银行:指专门从事兼并、收购等某些融资活动的投资银行。 3、证券承销:指投资银行就证券发行的种类、时间、条件等对发行公司提出建议,并从发行人处购买新证券向公众分销。 4、私募发行:又称私下发行,即证券发行者不把证券售给社会公众而是售给数量有限的机构投资者,如保险公司、共同基金、保险基金等。 5、资产证券化:指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化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的证券的行为。 6、风险资本:又称创业资本,指新兴公司在创业期和拓展期所融通的资金。 1、储蓄银行:指办理居民储蓄并以吸收储蓄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银行。 信用社:又称信用合作社,是一种互助合作性金融组织,其资金来源于合作社成员缴纳的股金和吸收存款。 2、养老基金:是一种向参加养老金计划者以年金形式提供退休收入的金融机构,其资金主要来自劳资双方的资金积聚和运用积聚资金的收益。。 3、金融公司:指通过出售商业票据、发行股票或债券以及向商业银行借款等方式筹措资金,并用于向购买大型耐用消费品的消费者或小型企业发放的金融机构。 4、共同基金:又称为投资基金,它是一种通过向投资者发行股份或受益凭证募集社会闲散资金,再以适度分散的组合方式投资于各种金融资产,从而为投资者谋取最高利益的间接金融投资机构或工具。 5、公司型基金:指基金本身为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自身的股份,投资者通过购买基金的股份成为基金的股东,并凭股份领取股息或红利。 6、契约型基金:它是由委托者、受托者和受益者三方订立信托投资契约而组织起来的基金,由委托者根据契约运用信托财产进行投资,并由受托者负责保管信托财产,并提供会计核算及服务,而投资成果由受益者享有。 7、封闭型基金:指基金发行的股份相对固定,一般不向投资者增发新股或赎回旧股,但投资者可以将基金股份在二级市场按市场价格买卖的投资基金。 8、开放式基金:指基金发行的股份总额不固定,投资者可随时从基金购买更多股份或要求基金将自己手中的股份赎回变现,购买和变现价格取决于基金的净资产价值的投资基金。 1、金融市场:是实现金融资产交易和服务交易的市场。 2、货币市场:又称短期资金市场,是指交易资产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市场。 3、资本市场:又称长期资金市场,是指交易资产在一年以上或没有到期期限的金融市场。 4、第三市场:是指那些已经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证券却在证券交易所以外进行交易而形成的市场。它实际上是上市证券的场外交易市场,是场外市场的一部分。 5、第四市场:是指不通过经纪商中介而是通过电子计算机网络直接进行大宗证券交易的场外市场。 6、一级市场:是指新发行的证券从发行者手中出售到投资者手中的市场,即证券发行市场。 7、二级市场:即证券流通市场,是指对已发行证券进行交易的市场。 8、现货市场:是指证券买卖成交后,按成交价格及时进行交割的市场。 9、期货市场:是指买卖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个日期按成交时双方商定的条件交易一定数量某种商品的市场。 10、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是银行与银行之间或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的临时性短期资金拆出拆入的市场。 11、大额可转让存单:是银行发给存款人按一定期限和约定利率计算,到期前可以在二级市场上流通转让的证券化存款凭证。 12、金融债券:是金融类企业发行的债券。 13、公司债券:是非金融类企业发行的债务工具。 14、转贴现:是银行以贴现购得的没有到期的票据向其他商业银行所作的票据转让。 15、再贴现是指贴现银行持未到期的已贴现汇票向中国人民银行进行贴现,通过转让汇票取得中国人民银行再的行为。 16、股票价格指数:是以计算期样本价总值除以基期市价总值再乘上基期指数而得到的。 17、久期:是指用金融资产各期现金流现值加权以后计算的收回投资的平均期限。 1、金融创新:泛指金融领域内出现的,有别于既往的新业务、新技术、新工具、新机构、新市场与新制度安排的总称。从经济学意义说,金融创新是指通过引进新的金融要素或者将已有的金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在最大化原则基础上构造新的金融生产函数。 2、金融远期合约:是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按既定的价格购买或者出售某项资产的书面协议。 3、金融期货合约:是指买卖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个日期按成交时双方既定的条件交易某种商品的书面协议,是一种标准化的远期合约。其所交易的基础资产、合约规模、合约期限、合约交割安排等因素均采用固定的标准。 4PG电子官方网站、金融期权合约:是一种能够在合约到期日之前(或在到期日当天)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基础金融产品的权利。 5、看涨期权:是期权的买方在约定的期限内有按协议价格买入某种金融资产的权利。 6、看跌期权:是期权的买方在约定的期限内有按协议价格卖出某种金融资产的权利。 7、货币互换:是指交易双方协议把一种货币表示的现金流与对方的以另一种货币表示的现金流相交换。 8、利率互换:是指交易双方以一定的名义本金为基础,将该本金产生的以一种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支出)流与对方的以另一种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支出)流相交换。 9、交叉互换:是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的综合,交易双方所交换的现金流所采用的标价货币和利率都不相同。 10、结构化产品:是以金融工程学知识为基础,利用基础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进行不同的组合得到的一类金融创新产品。 11、指数化货币期权票据:是一种使持有者在到期日收到的金额随某一外汇汇率变化而变化的债券。 12、对冲基金:是一种投资于多种证券的有限合伙制企业。 13、金融互换交易:主要通过场外交易市场进行,交易双方签订互换协议,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交换具有不同内容或不同性质的现金流。 14、风险投资公司:是专门风险基金(或风险资本),把所掌管的资金有效地投入富有盈利潜力的高科技企业,并通过后者的上市或被并购而获取资本报酬的企业。 1、货币需求:指人们通过对各种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综合衡量后所确定的最优资产组合中所愿意且能够持有的货币量,它必须同时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必须有持有货币的愿望,二是必须有持有货币的能力。 2、货币需求函数:就是将决定或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而将货币需求本身作为因变量而建立起来的函数关系式。 3、规模变量:指在货币需求函数中决定和制约货币需求总规模的变量,主要有财富和收入两种。 4、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指人们因持有货币而不得不放弃的、持有其他资产所能取得的收益。 5、货币数量说:指以货币的数量来解释货币的价值或一般物价水平的一种理论。根据这种理论,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货币数量的变动必将引起一般物价水平作同方向且等比例的变动。 6、流动性偏好:指人们宁可持有没有收益但周转灵活的货币的心理倾向,实质上就是人们对货币的需求。 7、流动性陷阱:当利率低到一定程度时,整个经济中所有的人都预期利率将上升,从而所有的人都希望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将趋于无穷大,若央行继续增加货币供给,将如数被人们无穷大的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所吸收,从而利率不再下降,这种极端情况即所谓的“流动性陷阱”。 8、恒久性收入:指过去、现在乃至将来一个较长时期中的平均收入水平。 1、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指货币供给将决定于客观的经济运行过程本身,而不是决定于货币当局的主观意志。 2、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指货币供给将完全由货币当局的行为特别是货币政策决定,而与经济运行过程及经济内部的各种因素无关。 3、货币的存量:指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实际存在于整个经济当中的货币总量。 4、货币的流量: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当中货币流通的总量,它实际上是货币存量与货币流通速度??乘积。 5、存款乘数:存款总额(即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之和)与原始存款的倍数。 6、原始存款:指银行的客户以现金形式存入银行的直接存款。 7、派生存款:指由银行的、贴现和投资等行为而引起的存款。 8、存款准备金:指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后,以库存现金或在中央银行存款的形式保留的、用于应付存款人随时提现的流动资产储备。 9、存款准备金率:是存款准备金占银行吸收存款总量的比例。 10、基础货币:指由货币当局投放并为货币当局所能直接控制的那部分货币,由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而为社会大众所持有的现金(通货)构成。 11、通货:是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而为社会大众所持有的现金 12、超额准备金:指商业银行实际保有的准备金总额减去法定准备金所得的余额。 13、货币乘数:也称为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于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 14、通货比率:指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对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 1、货币政策: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主要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预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对货币供给、银行信用及市场利率实施调节和控制的具体措施。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对整个经济运行实行宏观调控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2、货币政策目标:指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某项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特定的经济目的。这种目标实际上是指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3、充分就业:一般是指消除一国经济中的非自愿失业,即由于工人们不愿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而造成的失业。它的实现并不意味着失业率降为零,仍存在着自愿失业和摩擦失业。 4、菲利普斯曲线:它是用于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此校比肩的交替关系的一种曲线。根据这一曲线,在物价稳定(即通货膨胀率较低)时,失业率较高;而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较高。 5、自愿失业:指由于工人们不愿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而造成的失业。 6、非自愿失业:指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但仍找不到工作,从而造成的失业。 7、摩擦性失业:由于短期内劳动力供求的暂时失调而造成的失业。 8、相机抉择:指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在不同时期,应根据不同的经济形势,灵活机动地选择不同的货币政策,以达到当时最需要达到的政策目标。具体而言,在通货膨胀时期应当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而在经济萧条时期,应当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刺激投资,促进经济复苏。 9、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在实施某种货币政策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或具体的操作方式。 10、存款准备金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它是一种威力强大不易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PG电子官方网站。 11、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手段。他对异国经济的影响是比较缓和的,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相对稳定,但中央银行处于被动的地位。 12、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它使中央银行可以主动、灵活、及时地调节和控制基础货币总量。 1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指货币当局从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到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所经过的途径或具体的过程。 14、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从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到最终目标的达到,必须经过许多中间环节,中央银行实际上不可能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而直接达到其最终的目标,而只能通过观测和控制它所能控制的一些具体的指标来影响实际的经济活动,从而间接地达到其最终目标。这些能为中央银行所直接控制和观测的指标就是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1、国际借贷:是指一国在一定日期对外债权债务的综合情况。它表示一国对外债权债务在一定时点的余额,是一种存量概念。 2、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实体的居民同非居民之间所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纪录。他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段内对外收付的累计结果,是一种流量概念。 3、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个经济实体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示的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一种统计表。它实际上是国际收支的外在表现形式。 4、自主易:又称事前交易,指事前纯粹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主动进行的交易。 5、调节易:又称事后交易,是有关国家的政府为了弥补自主易各项目所发生的不平衡而直接进行,或通过各种政策措施鼓励工商企业进行的交易。 6、支出转移政策:是指通过改变支出的流向,鼓励用语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由国外转向国内,最终改善国际收支的一种国际收支的调节手段。。 7、支出增减政策:是指通过增加或减少国民收入,以改变可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数量的一种国际收支的调节手段。 1、外汇:具有动态和静态两方面的含义。外汇的动态含义是指把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的国际汇兑行为和过程,即藉以清偿国际债权和债务关系的一种专门性经营活动。外汇的静态含义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对外支付的金融资产。 2、货币的可兑性:是指一种货币能够不受限制地兑换成其他国家的货币的特性。 3、汇率:又称汇价、外汇行市、外汇牌价,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即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兑换比率。 4、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是指一国以整数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数额的本国货币的标价法。 5、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是指一国以整数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数额的外国货币的标价法。 6、铸币平价:金本位条件下两种货币的含金量的之比。铸币平价市决定两种货币汇率的基础。 7、固定汇率制度:是以某些相对稳定的标准或尺度作为依据,以确定汇率水平的一种制度。 8、在特里芬难题: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国若大量对外输出美元,会导致美元自身的危机,若限制输出美元,国际货币体系就会面临国际货币的数量短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这种内在缺陷后来被称为在特里芬难题。 9、浮动汇率制度:是指一种汇率的变动主要由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求决定,因而不受任何指标限制的汇率制度。 10、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又称不干预浮动汇率制度,是指货币当局对汇率上下浮动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完全听任外汇市场的供求变化自由涨落的一种浮动汇率制度。 11、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又称干预浮动汇率制度,是指货币当局采取各种方式干预外汇市场,使汇率水平与货币当局的目标保持一致的一种浮动汇率制度。 12、单独浮动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的汇率不与其他国家的货币发生固定联系,其汇率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变化而自动调整的一种浮动汇率制度。 13、联合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某些国家出于相互间发展经济关系的需要,组成某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如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稳定的货币区,对区内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规定一个比值和上下波动幅度,而对区外国家货币的汇率则采取联合浮动的一种浮动汇率制度。 14、钉住浮动汇率制度:是指将本国货币钉住一种货币(作为货币锚)或若干种货币(作为货币篮),是本国货币与这些外币的汇率保持相对的稳定,而对其他国家的货币则随该货币锚或货币篮浮动的一种浮动汇率制度。 1、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直接在另一个国家进行的厂矿企业投资,并获得该厂矿企业的管理控制权。 2、国际融资:是指不同国家居民之间相互融通资金的行为。 3、欧洲债券:是指一国居民在另一国发行的以第三国货币定值的债券。 4、外国债券:是一国居民在另一国发行的以发行地货币定值的债券。 5、武士债券:外国居民在日本发行的日元债券称为武士债券。 6、扬基债券:外国居民在美国发行的美元债券称为扬基债券。 7、外国债券市场:外国债券市场发行和买卖武士债券、扬基债券等外国债券的市场称为外国债券市场。 欧洲美元:美国境外的美元称为欧洲美元。 接受欧洲美元存款,并在此基础上提供的银行,称为欧洲银行。 10、欧洲美元市场:办理境外美元交易的市场称为欧洲美元市场。 11、国际游资:通过在国际间不断转移的方式以获取较高的短期收益的资金称为国际游资。 12、国际金融危机:是由国际间的经济往来所造成的金融危机。 13、羊群效应:或称“跟风效应”,一种货币在受到投机冲击时,大量的资金会加入这种投机行列,即是非投机性资金,甚至本国居民也会为了避免汇率风险而参与资本外逃,形成羊群效应。 1、内外均衡理论(Theory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Balance):主要是指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开创性地提出了“两种目标、两种工具”的理论模式,即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如果希望同时达到对内均衡和对外均衡的目标,则必须同时运用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移政策两种工具。 2、支出调整政策(Expenditure-Changing Policy):主要是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通过实施支出调整政策,可以达到改变支出水平从而改变收入水平的目的。 3、支出转换政策(Expenditure-Switching Policy):是指能够通过影响本国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改变支出构成而使本国收入相对于支出增加的政策。狭义的支出转换政策则专指汇率政策。 4、米德冲突:是指在许多情况下,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或支出转换政策而同时追求内、外均衡两种目标的实现,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冲突。 5、丁泊根法则(Tinbergen Law):要实现n个经济目标,必须具备至少n种政策工具。因此,为了避免米德冲突,政府需要为了不同的政策目标采取不同的政策。 6、政策指派理论:1962年,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蒙代尔提出了以货币政策促进外部均衡、以财政政策促进内部均衡的政策主张。这一主张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实现内外均衡中的作用进行了重新分配,因而被称为政策指派理论。 7、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ming Model):蒙代尔与弗莱明进一步扩展了米德对外开放经济条件下不同政策效应的分析,说明了资本是否自由流动以及不同的汇率制度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因而被称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8、内部均衡:是指国内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足以保证非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也即非贸易品市场处于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 9、外部均衡:是指经常项目收支平衡,也即贸易品的供求处于均衡状态。

  Ah! Mes amis 多么快乐的一天 Ah, mes amis 军中女郎 Ah mes amis 多尼采蒂(bE) 钢琴伴奏正谱.pdf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本)》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1282).pdf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

 
友情链接
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扫一扫关注PG电子

热线电话:13915574022  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Copyright © 2012-2024 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苏ICP备20210502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