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3915574022
您当前的位置: PG电子官方网站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NEWS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PG电子官方网站金融领域的工作、晋升和人生

发布时间: 2024-02-02 次浏览

  PG电子官方网站金融领域的工作、晋升和人生应金融菁英读书会的邀请,和君资本合伙人王一诚老师,给会员们分享金融领域的工作、晋升和人生,重点讲述了他从十多年金融从业经历中,领悟的职业发展的三个关键命题。

  王一诚老师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是和君商学院六届毕业生,主要从事主动管理型基金投资业务。他协助多家主板上市公司完成战略设计、产业转型、资本规划和具体实施,亲自参与或主持多宗行业并购和战略投资,累计二级市场基金数十亿,操盘多个上市公司并购,累计金额约20亿,是多家A股上市公司的战略顾问。

  非常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金融领域的工作、晋升和人生,我将主要分享职业发展中的三个关键命题:周期、复利、杠杆。以及由此引出的一个职业成就的三角模型:战略、团队和资源。

  职业发展中的这三个关键命题,和职业成就的三角模型,是我从自己的职业经历当中,总结出的一些不成熟的体会。希望能对大家起到一些抛砖引玉的作用。

  2009年,我大学毕业,金融危机的冲击还没结束,所有人都说,这是就业最差的一年。结果,此后的10年,每一年都是“就业更差的一年”。

  然而,从资产价格来看,过去这10年,不仅有13-15年的大牛市,更有房价的一路飙涨,赶上任何一波,至少能解决温饱。

  过去这10年,美股历史性熔断,A股3000股跌停,……也让许多人感慨:“我只是想赚点小钱,却总让我见证历史。”

  如果努力工作,每年的收入增幅可能大约在10%左右。但工资增幅10%不代表资产能增值10%,因为一旦把收入存在银行,每年的利息增值幅度大约只有2%左右,而货币每年的线%,这就意味着努力工作存钱的人,其实是越来越穷。

  相反的,如果不存钱,而是找银行借一笔钱,买房子。然后每年即使不工作,这笔债务就贬值了10%,相当于资产就增值了10%,找银行借钱投机的人越来越富。

  周金涛,人称“周期天王”,是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他2007年成功预测次贷危机,2013年提出房地产周期拐点,2015年成功预测了全球资产价格动荡,并在2015年11月预言中国经济将于2016年一季度触底。

  周金涛有一句名言叫“人生发财靠康波”,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我们每个人的财富积累,一定不要以为是你多有本事,财富积累完全来源于经济周期运动的时间给你的机会。

  比如中国暴富的典型,煤老板,许多人心里都认为煤老板不如自己有本事。为什么煤老板能成为煤老板?原因就在于天时给的机会。按照康德拉季耶夫理论来看,这是大宗商品的牛市,给了煤老板人生发财的机会。

  但是在座各位可不可以成为煤老板?应该今生不会看到。依据康波理论的描述,一个人的一生中,所能够获得的机会,理论上来讲只有三次,如果每一个机会都没抓到,肯定一生的财富就没有了。如果抓住其中一个机会,至少能够成为一个中产阶级。

  在世界经济周期运动中最长的周期是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它一个循环是60年一次。中国讲60甲子,循环一次就是一个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它分为回升、繁荣、衰退、箫条。

  我们如何在这样的过程中来规划你的人生财富呢?以周金涛的长期研究来看的话,你的人生机会基本上是由康波的运动给予的。

  十年前你在中信建投证券找了一份工作不是太重要,大家十年前在中信建投证券旁边买一套房子真的很重要,因为中信建投在北京朝阳门,现在房子涨十倍,大家挣十年也挣不到。人生的财富不是靠工资,而是靠你对于资产价格的投资。

  你对资产价格的投资是时间规律呢?一定是低点买进才有意义,这个时候买进房子这些没有什么意义。在一个人60岁的人生中,其中30年参与经济生活,30年中康波给予你的财富机会只有三次,不以你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40岁以上的人,人生第一次机会在2008年,如果那时候买股票、房子,你的人生是很成功的。2008年之前的上一次人生机会1999年,40岁的人抓住那次机会的人不多,所以2008年是第一次机会。

  第二次机会在2019年,最后一次在2030年附近,能够抓住一次你就能够成为中产阶级,这就是人生发财靠康波的道理。

  如果你是2010年进入金融行业,市场刚刚经历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的洗礼,以及2009年的反弹,市场逐步走熊。在漫长的市场出清过程中磨炼内功,在职业的头几年,可能会比较苦闷。但是2013年到2015年的牛市,分析师身价上涨、基金经理投资收益良好、投行项目很多,这会是你职业生涯光芒四射的高光时刻。

  如果你是2013年进入金融行业,新一波的牛市已经在酝酿,创业板牛市启动,中小股票跃跃欲试,各种变革都在启动。新三板、定增、并购,你觉得自己就是明日之星;券商、投行大量招聘人才,荣耀不已;基金、资管大干快上。

  如果你是2016年进入金融行业,惨烈的周期调整开始,金融从业者大多相当苦闷,人才过剩效应凸显,金融行业去杠杆,信托、资管、私募行业生不如死。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职业成长的刻度,其实和行业周期的刻度是高度关联的。职场30年,一晃10年就已经过了。

  20世纪80年代,中国国有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才逐步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目的是增加国企的预算约束。90年代,国企债务形成了沉重的负担,国家成立了四大AMC来剥离坏账,但这个时候,都还是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左右口袋的问题。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金融自由化,是在20世纪90年末开始的一系列市场化经济改革之后开始的。从GDP维度而言,中国过去10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根据美国丹佛大学的IFS经济预测模型,中国将在2028年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并开始引领全球。

  带来的后果是政府、企业、个人的债务快速扩张,而当债务/GDP的比值达到某个临界值时,将会形成金融风险。

  货币快速扩张期,结构上一定是投资部门首先获得现金,从而体现为资产价格的涨幅,高于商品价格的涨幅。以土地财政为特色的中国式地方政府财政政策,又进一步加剧了资产价格的涨幅。

  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抑制了消费和制造行业的发展。带来的后果是,土地成本太高+资金消费动力不足。

  “城市阶层”和“非城市阶层”,或者说“有房阶层”和“无房阶层”的阶级鸿沟逐渐形成且难以跨越。穷人阶层“寅吃卯粮”,各种消费贷层出不穷。

  在金融周期的前半段,债务/GDP的比值会持续攀高,直至峰值,而到了后半段,则开始回落,并逐渐趋于平缓。对比美国与日本的比值曲线,很显然,我们正处于金融周期的后半段。

  刘鹤在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年会上的致辞时,提出中国未来几年经济政策的顶层设计:“一个总要求”、“一条主线”和“三大攻坚战”。

  在中国经济面临的各类风险中,金融风险尤为突出。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针对影子银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突出问题,争取在未来3年左右时间,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金融结构适应性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系统性风险得到有效防范,经济体系良性循环水平上升。

  更多的迹象可能看起来就更加悲观了,从实际货币乘数/理论货币乘数指标来看,2018年以后,降准所能够带来的货币派生效应骤减,这是个严重的问题:一是需要钱的人拿不到钱;二是市场不需要钱,这是更严重的问题。

  2019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对外出口同比出现负增长,以“出口”拉动的全球经济增长似乎又进入了新的拐点。2019年,全球主要经济体(英、日PG电子官方网站、欧洲)已经为负利率,美国为1%左右,2020年疫情期间,美国直接降为0,并开启了无限量QE和直升机撒钱模式。

  新冠疫情其实没有改变什么,只是让一切恶化的更快了。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受到重大冲击,美国开启无限量宽松模式,中国一季度再度开启重大刺激模式:

  一季度M2新增10.1%,达到208万亿;一季度新增人民币7.1万亿;一季度新增IPO 54家,IPO 融资806亿(2019年全年2500亿,2018年全年1375亿);一季度新增存款8万亿。

  需求不足的问题看起来更加严重了,世界经济雪上加霜,信心比黄金重要,但暂时看起来没有支撑信心的理由。

  进一步“放水”在路上:特别国债(可能破万亿)、专项债(可能3.5万亿,2019年2.15万亿)、4月17日局会议,明确提出要运用降准、降息、再等手段,引导资金成本下行;市场预期年内可能降存款利率。

  资产价格的高速上涨需要被抑制,首当其中必然是房地产,例如学区房改革、锁住二手房流动性、首付比例控制等。

  贫富差距不能再扩大了,针对富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必然发生,例如,资本利得税、房产税、遗产税等税制改革,社会保障和医疗福利体系开支加大。

  中国直接融资占比长期以来相当的低,有必要做出结构性调整。间接融资体系的比例必然会加速下降,直接融资体系的比例会快速上升。

  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银行体系为中国金融市场绝对主力军的格局是中国金融市场的基本特点。2019年底中国存量社会融资总量是206.7万亿,其占比如下图:

  然而,这种情况也是中国众多金融痼疾的来源,比如高企的债务杠杆。中国的债务杠杆已经进入比较危险的区间,2018-2020这三年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关键年份,去杠杆、降低表外融资占比,信托、资管过去3年压力非常大。

  此外,融资结构的调整,是中国科技创新的客观要求。中国经济发展要素转变,科技创新需要新的要素投入模式,这会倒逼整个金融行业发生巨大的变革,打破刚性兑付,金融产品发生变化,简单粗暴的销售融资模式不复存在。

  从2020年开始,证券投资领域的相关岗位重新迎来发展机遇:投行(资本市场扩容和注册制背景下的新型IPO)、证券分析(大量新增上市公司需要研究力量)、基金管理(投资者结构去散户化)。

  以3年维度来认知职业和工作,未免过于短视。正常来讲,一个人的职业生命大约有30年(25-55岁),在这30年职业生涯里,至少有以下这些趋势是必然的:

  然而,中国的资本市场仍然远远落后于美国,A值50万亿人民币,美值50万亿美金,量级的差异,不是10年这种时间维度内可以改变的事情。

  所以,在中国资本市场,例如,投行、证券分析、并购、VC、基金,押注你的职业生涯,是肯定不会错的。

  中国的产业结构仍然和美国差异巨大,在芯片半导体、高端制造、生物科技等领域和国外仍有巨大的经济时差。

  中国开放程度有极大的提升空间,2018年首届进博会,宣告了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全新阶段,从输出型转为输入型。中国产业市场和资本市场会越来越开放。

  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巴菲特的年化收益也只有20%,所以年化收益达到20%就跑赢巴菲特了。事实上,做到20%并不难,为什么唯有巴菲特封神?

  如果我们以10年为计算,连续10年20%的收益,和其中9年25%,但中间一年亏20%,哪个收益率高?

  事实上,在这场数字游戏中,我们必须要发现,亏掉的50%必须要涨100%才能弥补,亏钱始终比赚钱付出的代价更大。

  职业生涯的发展逻辑类似,在一场长达30年的马拉松赛跑中,你在某一年的收益很高,例如中500万,其实没什么好高兴的。

  重要的是,你的持续成长性从何而来?以及,如何能少犯大的错误?职业生涯应该不断积累自己的职业资本,直到形成可观的复利。

  什么是你的职业复利?巴菲特在《滚雪球》中的表述很可以作为参考:“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一开始可能很少,没关系,从1块钱开始赚。从投资的角度,把1块钱变成10万,和把100万变成1000万,以及把1000万变成1亿,表层逻辑其实是类似的。

  积累知识的第一步是承认自己的无知,然后是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例如,不可一日不读书,不可一日不锻炼。

  在投资问题上,可以做策略组合,但是在职业发展上,却只能All in:本金是你的时间,收益是你的职业产出,股票就是你自己。

  我能够理解,为什么你用借我的钱去闯荡总让你感觉有些不安。因为你想赢,却又怕在那个冒险的世界里输,而输掉的钱不是你的,是借来的,还得支付利息。这种输不起的感受,在我创业之初,乃至较有成就之后,似乎一直都在统治着我。

  借钱不是件坏事,它不会让你破产,只要你不把它看成像救生圈一样PG电子官方网站,只在危机的时候使用,而把它看成是一种有力的工具,你就可以用它来开创机会。

  人生就是不断抵押的过程,为前途我们抵押青春,为幸福我们抵押生命。为成功我们抵押冒险不值得吗?

  谈到抵押,我想告诉你,在我从银行家手里接过巨款时,我抵押出去的不光是我的企业,还有我的诚实。我视合同、契约为神圣的东西,我严格遵守合同,从不拖欠债务。我对投资人、银行家、客户,包括竞争对手,从不忘以诚相待,在同他们讨论问题时我都坚持讲真话,从不捏造或含糊其辞,我坚信谎言在阳光下就会显形。

  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是比收益率更重要的事情,你怎么才能把风险因子降到最低?例如,专业能力、经验积累、团队综合能力……

  相对于风险因子,收益率反而不那么重要,VC的收益率是最高的,债券的收益率是最低的,二者的预期收益率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但并不见得VC的平均收入就比债券的高,因为VC的风险因子要比债券的高得多。

  对于你的职业发展,是不是也应该建立一个这样的杠杆模型,对你职业的收益进行分析和抉择呢?你需要找到一个属于你自己的,收益率稳定,风险因子不那么高的杠杆模型,那就是你职业发展的密码。

  战略是什么?战略就是你的方向感,你做对的事情,永远比把事情做对要重要得多。做的事情就是滚雪球里,那个很长的坡,你必须找到一件正确的事,这件事能让你形成持续的职业积累,有职业复利,并且可以让你放杠杆。如果这件事不能让你形成职业复利,不能让你放杠杆,收益的确定性不够高,你就需要重新审视这件事。所以,在周期的规律下,选择有时间复利,能让你放杠杆的事,就是战略。

  第二个维度,是团队。你在做这件正确的事情的时候,肯定不是你一个人做,你到底能够影响多大的团队?你自己的执行力强是一方面,你能不能带领出一个执行力更强的团队出来?你的核心班底是什么?它可能是一个办公室里协同的团队,可能是一个朋友,也可能是一个兴趣小组,总之,你能够调动的,快速响应的团队的执行力有多高?

  第三个维度,是资源。你能调动多少资源来放杠杆?你的品牌、资金、人际关系等资源的体量决定了你职业发展的高度。

  1、习惯是一切的基础:读书、社交、锻炼,三件事情,养成习惯,每天打卡。不要问为什么,时间和复利会给你答案。1.01^365=37.78,.0.99^365=0.026。自己读书的经验。

  2、打造自己的圈子:同行的人和要去的地方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一个人可以走很快,但只有一群人可以走很远。

  3、养成用数字和故事说话的习惯:“影响别人”或“被别人影响”,这是一个问题。 “说服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他决定了你能影响多少人。

  4、重视基础数据的积累:宏观(GDP 100万亿、新生人口1100万……)、金融环境(M2 203万亿,外储3.1万亿美金,……)资本市场(A股50-60万亿市值、日交易量5000-1万亿、3800家上市公司、美国50万亿美金市值……)、银行(6大+12股份+134城商行,资产总计280万亿)……这些数据的积累形成条件反射,对形成持续的判断非常重要。

  5、用一切可能的时间扩大你的视野:承认自己的无知和渺小可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名校毕业生来说。然而,一开始做好心理建设,总比被现实打脸后再承认要好得多。最大的复利是投资于自己的知识积累。

  这是一个成功的投资人,关于他一生投资的基本原则,算得上是人生的箴言,胜过许多的网络鸡汤,他怎么克服困难,怎么保持开放的心态,实现自我迭代。这些基本的原则是真正意义上人生成功的方,所以,这本书一定要看。

  这是2017年出版的书籍,是一本介于科班读物和通俗读物之间的一本书,可以让你快速地建立中国金融市场的一个宏观的认知概念,包括让你系统地认知货币、信用、周期、汇率、财政等。这一系列的金融的宏观框架,都可以在这本书给你一个基础的答案。

  很多人在金融行业,都是从事某一个领域,不容易建立一个完整的金融认知,所以,我非常推荐大家看看这本书。

  这是一本我看完后觉得非常受用的心理学的书籍,是阿德勒心理学的一个日本粉丝写的,是《自卑与超越》的浅显易懂的版本。一个人的成长,本质上一个心灵的成长历程。这本书告诉人们的是,当一个人具备了被别人讨厌的勇气的时候,你对世界是无所畏惧的。看这本书可以给一个人的成长,以很大的心灵力量。

  更多书籍推荐,可以参阅和君商学院推荐书单,大家在网络搜一下就可以找到,里面有近700本书,分17个门类方式,是一套完整的知识地图。

  答:在银行做对公业务,可以接触许多很棒的资源,因为银行的资金体量比较大,可以对接大量高端的客户群体。不过银行接下来会面临一波业务升级,原本做银行对公业务,你只需要关注对方的资产结构,做一个风控模型,坦白说,就是抵押。但未来,可能会对相关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从我接触的很多银行的项目来看,你需要对对方的行业和业务有一个本质上的判断,如果能够叠加一些股权投资的背景,会更好。

  银行面临一个很大的机遇就是,现在银行的理财子公司在到处抢人,如果你所在的银行有理财子公司的业务,不妨去锻炼一下,因为这一块业务非常锻炼人,同时人才也会非常稀缺。

  2、新材料硕士,目前在银行,做过柜员,做过总行人力资源,现在鼓起勇气跳到一线做客户经理,专做科技金融,想请问,接下来的职业路径怎么走呀?个人的规划是复合人才,但最终的位置归属不是很明确。

  答:所谓的复合人才,在职业早期的时候定义,还过早。有一句很受用的话:在金字塔的顶端,你到对面去,只需要一个转身。但如果你在金子塔的底端,你要到对面去,就要绕很远很远。如果你在一个职业领域,你做得足够有深度,你的资源体量是足够高的,那时,你才可以真正定义自己是一个复合型人才。

  在一线做客户经理,不妨在这个领域做深下去。因为,中国的银行体系在相当长时间内,都会是金融力量的骨干。但如果你是在一个中小银行的话,建议换到一个更大的平台。

  答:第一,从宏观形式来看,我们处于金融周期的后半段,降低资金成本,是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里的趋势,国债收益率和银行收益率都在降,所以,风险偏好率会提升,年初时预测,科技股会是今年的一个主线行情。今年涨幅最大的板块是晶元半导体、电子等。市场的两条主线是科技+消费。现在的点位是一个在中低端摸底徘徊的阶段,如果你有相关的标的的话,可以看一看。

  答:不妨找一个先入行,券商分析师会是一个好的方向,资本市场开放,上市公司会越来越多,不出5年,就会到5000家公司。上市公司增加,研究员数量也会需要增加。所以,券商分析师,会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和银行一样,这个行业,也在快速地向头部集中。如果是能够去头部券商,会更好。如果去不了头部券商,先在一个中小券商积累一下经验,然后跳到头部,也是一种选择。

  答:投行,证券、股权、基金等都会很有前途,未来的主线,是围绕着资本市场改革和产业结构转型的相关方向都会很有前途。你离实业越近的行业都会比较好。

  7、工作10年以上,之前一直在甲方做HR,做到中型公司模块经理,还有必要转咨询吗?目前在上海知名学校读全日制MBA。

  答:这个选择是甲方还是乙方的问题,这跟你的人生状态来看。甲方和乙方的工作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乙方的工作方式,要看你能不能接受。如果你能够接受的话,HR领域转咨询,未来需求还是挺大的,给个人的挑战也会很大。

  8、985生科本硕在读,想跳到金融领域,有什么好的途径进入金融领域呢?会计还是券商,或者其他方面更合适呢?

  答:会计、券商,都可以。很多时候,我们刚开始工作,可选择余地并不大。如果你能够选择,一开始到券商从事生物方面的证券分析,我觉得会更好。我有很多学生物、医药的朋友,在券商领域做得都很好。如果走会计这条路,路径更多的是从会计,到投行,当然也不错。职业初期,随机性也会比较大,更重要的是要在一个领域里把自己做好。

  答:这个趋势是对的,银行行业的总体趋势和券商一样,是向头部集中,中小型银行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会比较难受。当然,银行也在转型,开展混业经营。中国的银行也在向国外靠齐,像花旗、高盛等都是混业经营,银行和证券业务各占一半。中国银行的理财子公司机会会比较多,尽量多接触一些权益类的业务。

  答:是会增加董办人员的稀缺度。现在很多上市公司的董秘或董办,并没有非常强的专业背景,我最近去看了一个上市公司,董秘的报价已经到了300万。

  12、金融证券投行的后阶段发展很好,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董秘的未来发展也是不错的?对于董秘这个岗位的从业人员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答:EMBA更多的是累积资源,在你自己资源变现能力不够强时,可能性价比不会高,如果你有很高的资源变现能力,是可以的。

  答:现在把房产投资作为主力投资的话,需要慎重。大的趋势上,是不会让房价上涨的。今年逆势上涨,跟今年金融大放水有关。

  17、人在VC,高投,服务的一家军工企业有机会做董秘,个人判断上市可能性有,但预计还得3-5年,某二线券商给了SA,但可协助做保代助理,如何选择?

  答:如果有一个好的平台的话,做董秘肯定是一个好的尝试PG电子官方网站,因为董秘可以给你很开阔的视野,未来的职业发展也会比较开阔。

  18、在乙方工作为甲方服务内控体系建设,疫情合同期满,年纪40,是不是我这样没有职业生涯OVER呢?

  19、个人感觉很多同学做客户经理或投资分析师都不怎么赚钱,未来券商类行业前景还在吗?有没有比较好的细分行业。

  答:在13~15年入行,赚了很多钱。要有一个周期的观点和认识,要认识时间的刻度。如果你看好中国的资本市场,未来还是很有前途的。

  答:指望通过一个培训来完全实现是不现实的,你还需要很多其他的资源。例如,你通过培训,认识一些人,这些人给你提供一些机会。机构可以看看和君的董秘帮。

  24、上市公司董办人员和拟上市的董办人员需要做的内容应该是不一样的吧?从上市公司董办岗位学起,转拟上市公司是最佳道路么?

  25、本人民营企业出身,目前在山东知名大学在读MBA,是否有机会从非金融领域调到金融领域进入VC、PE、券商类工作呢?没有相关经验是不是很难?有没有更好的建议?

  答:可能会比较难,因为没有相关的背景。金融行业对学历和学校要求很高。你可以去做相关行业的证券分析师,多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人脉资源。

  26、创业板注册制真正全面实施到位要到什么时候?对创业企业制定资本市场战略有什么重要改变和影响?

  27、看北京发展规划,若不是从事金融分析师基金行业,是否可以选择离开北京,选择一个更好的公司,因为好的实业公司好多不在北京。

  答:根据个人发展来看,可以看一下《大国大城》里有一个观点,叫做人才外部性,大城市里有更多优秀的人才,在小城市可能生活性价比更高。

  29、如果从互联网金融往券商或者基金方向,哪个选择更好呢?本科学校比较弱,学历可能不占优势?

 
友情链接
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扫一扫关注PG电子

热线电话:13915574022  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Copyright © 2012-2024 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苏ICP备2021050206号-1